新華社開羅12月30日電 綜述:在埃中企克服多重困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項目
新華社記者閆婧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漲勢迅猛,海運運力緊張、運費暴漲,再加上疫情影響持續(xù)、管理成本陡增,不少中資企業(yè)在海外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及施工單位面臨經濟效益、管理難度的雙重考驗。面對困難,在埃及的中企始終把基礎設施“硬聯(lián)通”作為工作方向,持續(xù)推進多個“一帶一路”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埃及伊斯梅利亞省,由中企承建的蘇伊士運河新建法爾達內鐵路大橋11月16日成功進行首次轉橋對接測試,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標志著大橋主體結構順利完工。該橋跨越蘇伊士運河,兩端分別連接亞非大陸,在埃及“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對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帶建設也至關重要。
該項目由蜀道集團下屬四川路橋和成都建筑材料工業(yè)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組成的聯(lián)合體承建。據(jù)四川路橋方項目負責人茍勇介紹,新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跨徑最大和承載最大的雙線鐵路平轉開啟橋梁。
茍勇說,為保證工程進度,在蘇伊士運河新建鐵路橋項目高峰期,中方人員和近200名埃及員工均在施工駐地封閉工作,日常工作需要克服諸多難題。為此,集團通過多種形式解決海外一線員工后顧之憂。由于疫情原因,項目較合同工期延后,但業(yè)主對中國企業(yè)在疫情中堅守的高質量履約精神高度認可。目前工程正穩(wěn)步推進,已進入最后攻堅階段。
在埃及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以東30公里的阿布基爾港內,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阿布基爾集裝箱碼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面對項目體量大、疫情防控難等多重壓力,項目部已相繼在疏浚吹填、地勘施工、設計優(yōu)化等多個分項工程中取得實質性突破。
碼頭項目今年3月啟動時正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猛漲,鋼材等主要建筑材料市場行情波動巨大。中國港灣埃及公司負責人董曉偉說,面對不利局面,項目部創(chuàng)新思維,一是從成本端出發(fā),強化全球詢價和壓價力度,優(yōu)化采購工作降低成本,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采購方案,主動與業(yè)主對接共商應對之策;二是從時間上著手,將大宗采購日程推后,等待材料降價,同時提前預判風險,密切跟蹤價格波動,采用少量分批采購的方式緩沖風險。
由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及沙姆沙伊赫“城市之星”大型綜合體項目今年順利上馬,預計2023年6月前將完成一期工程內兩家酒店共計800間客房、690套公寓的內部裝修,該項目中材料成本占到總成本的70%,且有大量室內裝飾材料、家具需要從中國海運至埃及。
“今年以來,國際海運運力空前緊張、運費暴漲等問題成為項目向前邁進的障礙,海運成本占項目總成本的比例已經從5%提高至15%左右。由于運費上漲過快,我們尋找法律依據(jù),本著履約精神,積極與業(yè)主開展對話,逐步取得項目業(yè)主的充分理解。”項目經理朱永龍告訴記者。
(責編:崔譯戈、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