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金鳳?通訊員?俞佳寧?許天穎
說起南京農業(yè)大學,“主樓”是南農校友的“第一印記”。這座幾乎成為南農人精神符號的建筑,前不久入選第六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單。
作為主樓的“標配”,主樓草坪距離1998年初建已經過去了24年。今年,南京農業(yè)大學草坪科學與管理團隊師生,為草坪來了場“換裝秀”。
(資料圖片)
24年間,主樓草坪沒有做過系統的更新改造。噴灌系統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使用,地面排水不暢、草坪嚴重退化,景觀效果較差。本次更新,從風景園林設計,到肥料、種質,整個草坪用到的高端科技,全部是南農“自產”。
?
草種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和2023年亞洲杯首選品種
南農草業(yè)學院教授楊志民介紹,本次的草坪改造施工更換了草坪表層20厘米的土壤,土壤完全改良。清除表層土后,團隊還在土壤底部鋪設雙層防草地布,防范雜草滋生。施用的全元生物有機肥,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其榮教授團隊,該有機肥具有有效調控土壤微生物區(qū)系、持久性提高土壤肥力等多種功能。草坪中,還布置了地埋彈出式噴頭,可以實現自動灌溉。
“不僅不怕踩,我們的草還能越踩長得越好?!睏钪久裾f,主樓大草坪采用的草種為草坪科學與管理團隊自主培育的南農藍光中華結縷草。該草種葉寬中等,葉色藍綠,觀賞度高,且耐踐踏,抗旱性強,抗病蟲能力強,曾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和2023年亞洲杯首選品種。
“10月初景觀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整個草坪一片碧綠,草坪高度維持在3厘米的狀態(tài),充分體現南京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的學科特色和科研積累?!睏钪久裾f。
培育出南農藍光中華結縷草,離不開團隊在草坪草種質方面的積累。目前團隊已收集草坪草種質資源2.1萬余份,建立了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草坪草種質資源保存基地。南至海南,北至遼寧,西至湖南,東至大海沿岸……十余年間,科研團隊跑遍全國10余個省市,收集野生草種質資源,通過馴化、系統選育、雜交、誘變等育種技術,培育了一批特異抗逆優(yōu)質草坪草新種質。目前,該團隊新技術產品已成功應用至杭州亞運會、亞洲杯近10片足球場地以及江蘇省園博園、海南國際旅游島等項目中。
不僅為校慶增彩,還將成為教學實踐基地
從今年7月18日開始,草坪科學與管理團隊全體教師和40余位研究生便奮戰(zhàn)在施工一線。團隊面臨的最大困難,便是暑期接連不斷的極端高溫天氣。為了保障施工進度,團隊不得不在清晨7點便開始草坪整修工作直至上午10點。
午休片刻后,趁著天黑之前在下午4-6點施工。為了趕工時,有時老師們會加班到凌晨四五點。在噴灌系統安裝等關鍵節(jié)點,離家遠的青年教師甚至住在辦公室。
草坪建植過程對于團隊研究生而言,并非僅僅是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是需要動腦用心的過程。團隊碩士研究生陳黔說:“教科書中的內容往往概括性較強,而在實際操作中則需要多次調整。噴灌管道的連接、場地礫石的清理……每種操作都有自己的訣竅,這需要實際參與到草坪實踐中才能學到?!睂﹃惽裕罾щy的便是為草坪修出適宜的坡度,主樓草坪場地的地形高差不一,想要實現表面基本平整和坡度利于排水很繁瑣。在實踐中,我接觸到激光平地機、設計坡度方法等之前在實驗室科研工作中很難接觸到的儀器和方法。
未來,這片草坪除了觀景,還將是草坪科學與管理團隊的實踐基地。楊志民介紹,學生將在這里學習科學的修剪、灌溉、施肥、雜草防除、病蟲害防治以及打孔通氣等多種實用技術。“我們不僅植主樓的草,更是植人才的草?!睏钪久裾f。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