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錢學森、顧方舟、袁隆平、南仁東5位中國科學家的屏幕影像“登場”,他們通過時空對話的形式,向后來者傳遞科學家精神。5月30日,由廣州市科協(xié)、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科技局主辦的科學家故事會——2023年廣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發(fā)布儀式舉行。
“科學家故事會”邀請10余位院士專家發(fā)表演講,他們與現場科技工作者分享自己從事科研的心路歷程。
科學家故事會現場。廣州市科協(xié)供圖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在揭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獲獎嘉賓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xié)理副校長(研究)伍楷舜提出了關于引賢納才,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見解。
吳堅作為廣汽集團自主研發(fā)體系的主要技術帶頭人和管理者,致力于汽車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帶領廣汽集團自主研發(fā)事業(yè)從一片空白走到行業(yè)前列。他認為,中國是個大國,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中國的關鍵核心技術要立足自主研發(fā),也歡迎國際合作。
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獲得“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最美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把科技成果與現代化產業(yè)相結合,填補國內產業(yè)空白。擔任揭曉嘉賓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氫能燃料電池專家葉思宇與獲獎嘉賓共勉,在深耕科技領域的同時,聚焦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矢志擔當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
揭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獲獎嘉賓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凡凡。作為一名在臨床深耕20多年的醫(yī)生,侯凡凡深切體會到,臨床科研一定要為病人服務,緊靠患者的需求,要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降低醫(yī)療費用為努力的方向。她期待,“最美科技工作者”運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患者服務。
活動發(fā)布了2023年廣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其中包括“世界視神經再生研究的先驅者”蘇國輝、“天體物理‘引路人’”王鋒、“光明使者”袁進、“化學探險家”廖礦標、“新‘芯’之秀”游淑珍、“粒子魔術師”朱昆、“防腐衛(wèi)士”王震宇、“新農人”沈燕芬、“智能俠”王宇哲、“病毒獵手”張永振、“腦健康守護者”寧玉萍……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了自己的科研故事、科學理念、研發(fā)目標。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是每位醫(yī)者堅守的使命。“光明使者”袁進分享的是他和導師中國著名眼科學家、角膜移植手術領軍人物陳家祺教授的故事。陳家祺從醫(yī)50年,為上萬名的視障人士重拾光明?,F在,袁進為了延續(xù)陳家祺的“追光”夢,讓更多的患者能得到救治的機會,他與團隊研究出人工新型生物角膜并實現臨床應用,令百萬患者有了重拾光明的新希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