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雍黎?通訊員?馬鵬揮?李永利
記者從渝黔鐵路有限公司獲悉,8月2日上午,由中鐵二院設計、中鐵七局承建的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鐵路郭家山隧道順利貫通,為全線如期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郭家山隧道位于重慶市武隆區(qū),全長4597米,為單洞雙線隧道,設計時速350公里。中鐵二院重慶至黔江鐵路項目部隧道專業(yè)負責人吳偉介紹,該隧道地形及地質(zhì)情況十分復雜,隧道洞身穿越大量可溶巖地層,特別是巖溶角礫巖,該巖層承載力低、遇水極易崩解,易出現(xiàn)變形或塌方等事故。同時,在隧道穿越地段自然沖溝及泉點較多,地表水系發(fā)達,隧道施工中單日最大涌水量達4萬多立方米,曾多次出現(xiàn)突水突泥情況,給施工增加了極大難度。
施工中的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鐵路郭家山隧道。受訪者供圖
中鐵七局重慶至黔江鐵路項目部經(jīng)理石磊介紹,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嚴格遵循“短進尺、弱爆破、勤量測、早封閉”等施工原則,先后對隧道內(nèi)基底溶洞采用混凝土基底換填,部分段落采用樁基加托梁結構對基地進行加固處理,對涌水量較大的隧底地段加強疏導引排,對溶洞造成隧道洞身滲漏水較大的地段采用打孔泄排和在隧道地表上方施作截排水溝等,防止外部水源沿裂隙進入隧道,確保了施工平安順利進行。
渝黔鐵路有限公司武隆指揮部指揮長楊智勇介紹,郭家山隧道施工過程中多次遭遇施工瓶頸,中鐵二院、四川鐵科監(jiān)理、中鐵七局等單位,科學應對、積極處置。針對隧道洞身300米長隧底為平均深度約15米的泥質(zhì)膠結的巖溶角礫巖段,根據(jù)地質(zhì)不同情況進行分段,制定了有效措施,分別運用“樁基托梁+隧底封閉+洞室截排水+混凝土換填”等工藝,有效克服了巖溶角礫巖地質(zhì)的影響,既兼顧了經(jīng)濟性,同時又滿足了工程質(zhì)量,確保建成后鐵路運營安全,為今后同類型不良地質(zhì)處置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八縱八橫”中廈渝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重慶站引出,途經(jīng)渝中、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等區(qū)縣,止于重慶市黔江區(qū),設計時速350公里。與黔張常鐵路、常益長鐵路連接,線路連接長江中游城市群,是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海西城市群間高速客運交流的通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