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英州秀才山 天下紅旗茶》即將由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出版。該書全景式地解密了英德紅茶是如何重組世界紅茶版圖的,講述了英德紅茶最重要的生產(chǎn)企業(yè)——紅旗茶廠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勇爭先的光輝歷程,同時也透露了中國英德紅茶科創(chuàng)小鎮(zhèn)對英德紅茶未來發(fā)展的宏偉擘畫?,F(xiàn)刊發(fā)該書序言如下,以饗讀者——
一品“紅旗”茶,慢“讀”南中國
文|李宜航
一片小小的茶葉,是茶葉。
在英德,一片小小的紅茶茶葉,也是茶葉。
但這片茶葉,這片名為英德紅茶的茶葉,又不僅僅是茶葉。它,是標準,是歷史,是人文。
值此香遠益清,叩問旨歸——當我們談論“英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標準之標準
林語堂先生講,采茶“必須在天氣清明的清早,當山上的空氣極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葉上時,所采的茶葉方稱上品”。他對喝茶也很講究,極推崇明代張源之見——“飲茶以客少為貴??捅妱t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這里說的,其實是個標準。
那么,“英德紅茶”中的“英德”,含義是什么呢?
我們在湖南、在福建、在廣西、在海南,乃至在美國、在歐洲,也許,都會發(fā)現(xiàn)“英德紅茶”——不是在貨架上火爆售賣,而是在土地上蓬勃生長。
此時,“英德”,作為“紅茶”的前綴,在地名之上,已演進為標準之“標準”——同類紅茶的標準。就像“丹霞山”之于“丹霞地貌”、“哈密”之于“哈密瓜”、 褚時健之于“褚橙”……
當然,正宗的英德紅茶產(chǎn)地,還是在這片古稱“英州”、今為“英德”的熱土上。
此“標準”、“正宗”之說,斷非矜功自伐,而系引據(jù)大義,正之經(jīng)典。陸羽曾在《茶經(jīng)》中直抒胸臆:“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英德屬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道光年間,《英德縣志》也載:“若中隅西華山茶,相傳六祖手植。”
此“標準”之定位,也為當今業(yè)界雜然相許、首肯心折。專家們講,我國對紅碎茶的品質要求基于二套樣,是提高紅碎茶品質的總目標。專家們更確乎不拔:“不到英德茶場,不到紅旗茶廠,就不算到過二套樣的故鄉(xiāng)!”
一朝為“標準”,便仿若銀河系里有了坐標——兀自閃亮,徑直清立,頗有些星象不凡。
歷史之歷史
紅茶氤氳。無由持一碗。
皆為茶中故舊,也是致敬桑田。
不禁想到雨果所言: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恒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是的,“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jīng)叢林”。
英德紅茶,確是紅彤彤的歷史。
一座座英德茶場,是共和國所有重要歷史階段的高度濃縮和典型呈現(xiàn)。勞動農場、五七干校、知青農場、華僑農場,于此踵武賡續(xù),四種乃至更多的文化在這里縱橫交貫,為裘為箕。它是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是戰(zhàn)天斗地的歷史,是悲歡離合的歷史,是理想照進現(xiàn)實的歷史。而作為當代英德紅茶創(chuàng)制地、最高水平代表者——紅旗茶廠,更是一部紆余委備、萬折必東的傳奇,一幅“一人善射,百夫決拾”的壯美畫卷。正所謂:紅旗茶廠,茶廠紅旗。
英德紅茶,又確是綠油油的歷史。
一段歷史,如何徹底改變了英德這個地方的山川地貌?是英德茶場人、是紅旗茶廠人、是八百秀才(注:指知青,尤其是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讓原來荊榛遍地、貧瘠荒涼,毒蛇出沒、野獸肆虐的英德山川,變成了綠油油的大茶園。散文大家秦牧感慨系之:“在那里的兩三年間,我大概從事過五六十種勞動……有些勞動相當吃力,例如冬天挑泥的時候,有時赤腳下田,腳都凍得皸裂了……那個時期,我挑斷的扁擔大概有六七根”。
對紅旗茶廠,陶鑄有過很大期許。不知他當年是否獲悉,這期許已然造就了現(xiàn)代版的“愚公移山”。
所以有人說,才飲紅旗茶,便知是嶺南。也有人講,一品紅旗茶,讀懂南中國。還有人感嘆:真正品出了南方的味道??傊?,文化的基因,歷史的意蘊,都在里面了。
人文之人文
潘光旦先生認為,近代的中國有許多大可注意的特點,其一是南方和北方的大相懸殊。
潘先生舉了很多例子,是很生動的,深以為然。品讀英德紅茶,又覺得融合、融通的滋味十足,或為別樣的人文景象吧。
它是關于英雄的故事。所有的英德茶場人、紅旗茶廠人,來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都是縱馬橫刀的英雄,都是開疆拓土的勇士。一樣的風華,別無二致。
它是審美。英德紅茶,以其至醇至美,徹底征服了英國女王的味蕾和審美。飲下四安士,她直嘆驚艷:色、香、味俱佳,可與錫蘭紅茶媲美!從此,“英紅”行銷七十余國,在1964年至1991年就出口了547100擔折27355噸,為國家創(chuàng)造外匯44588650美元。甚至,半個世紀風雨歷程所凝結下來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存,也是審美。像紅旗茶廠的建筑,在全國獨一無二——它整體采用中國傳統(tǒng)八卦陣布局、八字形瓦房頂及拱形結構,融入原蘇聯(lián)建筑風格,各車間又用連廊相接,冬暖夏涼,適宜茶葉生產(chǎn)制作。遠遠一望,真是美極了!
它是深情的故園和詩,也是遼遠的未來和夢。
未來之未來
毛澤東同志講:“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fā)展,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望廣東:要續(xù)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細細品,慢慢讀,紅旗茶廠便是那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最佳結合體。紅旗茶廠人胸懷天下,壯志凌云。這樣的狀態(tài),激發(fā)著曾經(jīng)的紅旗茶廠人矢志重組世界紅茶版圖,也激發(fā)著未來的紅旗茶廠人,初心不改,豪情一再,創(chuàng)造出另一番“換了人間”的全新天地。
我感到,目下,他們雄心勃勃,夢想是很大的。他們提出了響亮的口號:世界紅茶島,中國紅旗范;他們制訂了很好的規(guī)劃:打造中國英德紅茶科創(chuàng)小鎮(zhèn);他們啟動了簡明的實施方案:先“復活”其中一條生產(chǎn)線……甚至,他們還牽手文化巨擘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共謀茶之大業(yè)、文創(chuàng)之新世界。
活的歷史,正在活化。未來已來,將至已至。
意猶未盡。如茶。
博爾赫斯曾經(jīng)慨嘆:“如果有天堂,那它就是圖書館的模樣。”想說:大作家先生,如果允準,配一杯“英紅”可好?
是的,一杯“英紅”,灼灼其華,應為標配。
錢鍾書先生曾拒絕一位想拜訪他的“粉絲”:“假如你吃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想說:紅旗茶廠這只“母雞”本身就很美,也可以來看看。
來吧。
品歲月。
讀人生。
體味南中國。
一定,不虛此行。
(作者系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羊城晚報社副社長)
來源:牽手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