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終于明白為什么國足亞運隊1-3不敵韓國,看完分析,豁然開朗。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場比賽,我們的首發(fā)陣容本來就是偏防守的陣容,比賽卻想著進攻,打不出進攻被人壓制很正常,如果想打對攻就多安排一些技術型球員,不管輸多少球至少場面不那么難看,如果只是注重結果,那就干脆11名球員全龜縮禁區(qū),擺鐵桶陣死防,和韓國這樣球隊打防守反擊只能窩囊死,歷史證明很多次了。如果非得作比較,楊晨的這支球隊踢的好不好也能佐證未來八年的實力對比。這支亞運隊的年齡來說,正好趕上中國足球的第一個大混亂時期。
其實,我們的選材就有很大問題,談不上能踢好,提高,更別提十分可期待的前景。超齡球員都很少參加合練的,默契度低,技術也高不了多了,還不如不要,除非經常合練。被人壓著打,人家進了3球后收著踢不然是慘案,國足腳下技術差一點配合都沒有,未來5到8年看這些人沖世界杯絕對無望,這樣還不可怕?我們的后衛(wèi)以申花隊員為主,但在中超賽場上申花防守球員,是以中后場堆砌,集體防守為主,根本體現不出防守隊員的個人盯防跑位的實戰(zhàn)價值和水平能力的提高,真正的差距不是用2~3球所能體現的。
我們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球隊管理、球員人文思想修養(yǎng)、境界格局、技術戰(zhàn)術等等全面的差距。在國家隊實戰(zhàn)中,很少有這種集防靠單兵沖擊對方的局面出現。再說我們也沒有這樣單兵沖擊型人材,國際比賽更講究的是攻防平衡,或偏向進攻,這就造成了隊伍攻又攻不上無功而返,守又守不住,沒人能獨擋一面,,黑色9分鐘就是例證。國家隊也應換一種思路招兵買馬,多少年前國隊也有把俱樂部整條線招入隊中的先例。如今這恐韓癥在年青人身上更為突出,10年8年都消不了。我敢說如果中國足球整個大環(huán)境搞不好,中國男足再有三十年四十年也踢不過韓國。
可以說男足甚至中國大部分體育圈關系太復雜,環(huán)境太惡劣了?,F有的亞運隊中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中后衛(wèi),可以說一個都沒有。韓國隊后防線并不是多強,強大的是他們的中場,控制力太強了,中國隊很難通過中場打到他們的禁區(qū),即使打到禁區(qū)也沒有幾個球員壓上去配合。不明白為什么中國球員一直都拿不住球,這么多年還是這樣,難道小時候不訓練嗎?其實球迷們要求已經很低了,根本不指望贏球,只要能踢的像回事就行了,結果還是一樣,每場都當縮頭烏龜。看看中國職業(yè)足球聯賽亂象百出,再搞40年職業(yè)聯賽一樣不會沖出東亞,走向亞洲。
對此,大家怎么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