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梁永剛
我對麥田野菜的喜好和偏愛,源于20多年的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以及鄉(xiāng)民挖野菜度春荒的苦澀記憶。春日麥田散發(fā)著清冽氣息,返青的麥苗和諸多伴生野菜,爭著搶著往上躥,葳蕤成一地生命的綠色。這方如茵舞臺上,最先亮相的野菜便是十字花科薺屬的薺菜。
薺菜是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報春菜,也是早春第一個走進鄉(xiāng)民食譜的野菜,開春便可食用,葉嫩根肥,入口味甘,有一種獨特的清香之氣,充盈了尋常百姓的粗瓷大碗,豐富了莊戶人家的簡陋餐桌。薺菜雖為鄉(xiāng)野食材,但若經(jīng)一雙妙手精心烹飪,也可成就一道珍饈美味。清人薛寶辰所著《素食說略》中說:“薺菜為野蔌上品,煮粥作齏,特為清永。以油炒之頗清腴,再加水煨尤佳。”
薺菜是地道的本土菜蔬,在我國生長了至少2000多年,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对娊?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說:“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這是古人對薺菜的最初認識。到了400多年后的漢代,辭書之祖《爾雅》中又有“薺味甘,人取其葉作菹(腌菜)及羹(菜湯)亦佳”的記載,可謂是薺菜入饌的最早文字記錄。直到北魏末年,《齊民要術(shù)》中正式將薺列為蔬菜作物。到了唐宋時期,民間吃薺菜之風(fēng)盛行,甚至成為一種食俗,正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盤裝薺菜迎春餅”,每年立春,無論貧富,各家都要吃以薺菜為餡的“春餅”,或者薺菜與其他食材配制的菜肴“春盤”。不僅自家人吃,還要把自家做的春盤春餅作為禮品饋贈給親戚友人,寓意辭舊迎新,由此可見薺菜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薺菜雖是稀松平常的鄉(xiāng)間野菜,卻因顏色綠、口感好、味道美,被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所喜愛。白居易在《春風(fēng)》一詩中寫道:“春風(fēng)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fēng)為我來”,寥寥幾句,把其貌不揚的薺菜與梅花、桃花相媲美,可見詩人對薺菜是何等的喜愛。范仲淹少年時家境貧寒,常以薺菜充饑度日,他對薺菜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地寫下了《薺賦》:“陶家甕內(nèi),腌成碧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标懹螌λj菜也是贊不絕口,在他心目中薺菜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大魚大肉:“長魚大肉何由薦,凍薺此際值干金?!编嵃鍢蛟鴮戇^一首關(guān)于薺菜的題畫詩:“三春薺菜擾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清興不辜諸酒伴,令人忘卻異鄉(xiāng)情。”
古代人喜歡薺菜,現(xiàn)代也有不少人愛吃這一口兒,周作人在他的散文《故鄉(xiāng)的野菜》中對薺菜有一段深情的描述:“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xiāng)間不必說,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采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游戲工作。”
不光薺菜能用來吃,連薺菜花也有功用?!段骱斡[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云,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鳖櫟摰摹肚寮武洝飞弦嗾f,“薺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驄D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號眼亮花?!?/p>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