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橋梁博物館,一部中國建橋史。12月18日,我國首家綜合性橋梁博物館在武漢開館。
在港珠澳大橋上賽車、在5D影院里一探橋梁前世今生、把武漢長江大橋“打包”帶走……這些都可在橋梁博物館找尋,武漢長江大橋設計手稿等近千件橋梁相關珍貴藏品在這里與大眾見面。
該橋梁博物館位于中鐵大橋局橋梁科技大廈一樓,室內展館建筑面積近3000平方米,分為中國古代橋梁、中國近現代橋梁、世界橋梁博覽、橋梁文化展示、橋梁互動體驗等8個板塊。通過精巧展陳和現代化技術梳理了橋梁發(fā)展軌跡,生動真實地再現新中國橋梁建設歷程,全方位展示世界橋梁建設成果。
中國橋梁建造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鐵大橋局黨委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自明介紹,統(tǒng)計顯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的跨海橋梁中,中國占6座;世界排名前10的懸索橋,中國占6座;世界排名前10的斜拉橋,中國占7座;世界排名前10的拱橋,中國占7座;世界排名前10的梁橋,中國占5座。他說,橋梁博物館建成開放填補了國內以橋梁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空白,把中國橋梁放在歷史的、現實的、中國的、世界的大環(huán)境中展示呈現,唱響“中國橋梁”國家名片,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充分感受到橋梁歷史、橋梁文化和橋梁科技的無限魅力。
“隨著交通強國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新一輪鐵路、公路、市政、過江、跨海橋梁建設高潮正在展開,這些對橋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北省科協(xié)主席郭生練表示,橋梁博物館將成為橋梁知識科普平臺,為培養(yǎng)橋梁創(chuàng)新人才,助推中國橋梁建設高質量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在這里,參觀者能見到武漢長江大橋建設者使用的鉚釘風槍、各種手稿及設計圖紙、南京長江大橋“水下尖兵”胡寶玲所穿的潛水服等。橋梁博物館館長成莉玲介紹,博物館內設有古今中外著名橋梁模型,涵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不同橋型,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世界名橋進行集中展現。“館內重要文物設有二維碼云導覽功能,掃描展臺上二維碼就有展品相關解說。”她說。
珍貴藏品外,博物館還有多種現代化互動設備構成的橋梁互動體驗區(qū),參觀者可戴上VR設備在港珠澳大橋暢爽“駕駛”,也可在5D影院內觀看特別影片《喬喬帶你看大橋》。
據悉,該橋梁博物館即日起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未來,還將在室外開設橋梁主題公園。(吳純新吳言 劉志偉 通訊員 邢影 付學佳)
關鍵詞: 橋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