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文章顯示,一個天文物理學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來解釋無暗物質矮星系的存在。
2018年,科學家發(fā)現了一個似乎不包含暗物質的矮星系(不存在可探測的引力),2019年在相同的位置又發(fā)現了一例。從那時起,科學家就一直試圖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
在此次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當星系團碰撞時,暗物質和普通物質會在大尺度上出現分離的現象。研究人員認為,兩個矮星系的碰撞可能會剝離其中包含的氣體,形成更小的矮星系,其中一些矮星系便有可能不存在暗物質。這是因為,暗物質不與任何普通物質發(fā)生相互作用,這就意味著暗物質可能會隨著碰撞的碎片離開矮星系進入外太空。
研究人員注意到,在此前發(fā)現的兩個不包含暗物質的矮星系附近,還存在著幾個矮星系,它們在太空中排成一排,這可能是矮星系碰撞導致的結果,且這兩個矮星系正在相互遠離,很可能表明了它們有著相同的起源。
關鍵詞: 無暗物質矮星系存在新理論 星系團碰撞 矮星系附近 普通物質